【因果醒世錄】損福篇—第八章 謀計妯娌罪愆纏
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
台疆北縣一陳姓婦人,嫁入童家為媳,童家乃大家庭,兄弟三,各有妻室,兄弟感情深厚,弟敬兄長,兄護弟媳。
但好景不常,童氏父母因病去逝,兄弟本應更同心協力,奈童氏父母遺產甚多,原本兄弟和睦無爭,卻因童氏二媳婦陳氏貪欲頗深,時起計較,常為一點小事而在詞語上出言不敬,並在外造謠生非。
【因果醒世錄】損福篇—第八章 謀計妯娌罪愆纏
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
台疆北縣一陳姓婦人,嫁入童家為媳,童家乃大家庭,兄弟三,各有妻室,兄弟感情深厚,弟敬兄長,兄護弟媳。
但好景不常,童氏父母因病去逝,兄弟本應更同心協力,奈童氏父母遺產甚多,原本兄弟和睦無爭,卻因童氏二媳婦陳氏貪欲頗深,時起計較,常為一點小事而在詞語上出言不敬,並在外造謠生非。
【因果醒世錄】損福篇—第七章 貪慾招禍耗福德
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
台疆中部鄉鎮,一純樸農宅之郭姓男子本性善良憨直,自幼貧務農,耕作些許田地與父母相依吃苦,父母因未受教育故常受人欺侮,然郭氏尚知上進,讀書上學亦不致使父母操心。
但因家庭困苦,國中未能畢業即到親友工廠當學徒。
【因果醒世錄】損福篇—第四章 謀奪家產自相殘
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
台疆嘉義一黃姓務農人家,家境小康,育有二男三女,因生性樸實,故僅守成而無向外發展之意。
其二個兒子,長子性情忠厚老實,家事全隨父意,也不會與人計較。
【因果醒世錄】損福篇—第三章 賭局揮霍敗家產
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
台北西門鬧區,一楊姓中年人,從事餐廳工作,生意興隆,為人又善於廣結,所識官名流甚多。
楊氏雖善結,但心術不正,常為了貪小便宜,利用人際謀利。
【因果醒世錄】損福篇—第二章:惡意倒會罪牽纏
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
原居台疆中部一葉姓中年人,刑期牢獄失去自由身,何以如此?
葉氏自高中畢業就學習製作麵包西點為業,學徒七年頗有成就,也與老板姪女情誼甚好,兩人日久生情,私下在外同居。
【星雲大師全集】第六懺悔品 問題講解
(一)如何認識自性佛?
平常我們都是從表相來認識所謂的「佛」,例如看到一尊佛像,就說這是釋迦牟尼佛,那是阿彌陀佛、藥師佛,或是觀世音菩薩、地藏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等,我們所認識的都是外面的佛。
學佛修行,要緊的是認識自己的「自性佛」。
【星雲大師全集】第六懺悔品 經文、註釋
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,於是陞座,告眾曰:
「來,諸善知識!此事須從自性中起。
於一切時,念念自淨其心,自修自行,見自己法身*1,見自心佛,自度自戒,始得不假到此。
【改變千萬人生的一堂課—奧裡森·馬登】第一篇意志力 第一章 堅韌
每一個人在奮鬥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、挫折和失敗,不同的心態,是成功者與普通人的區別。
任何成功者的早期經歷都能印證溫德爾·菲力浦斯的至理名言:「失敗是成功之母」
許多人最終邁向成功,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。
【星雲大師全集】第五坐禪品 譯文
惠能大師開示大眾說:
「這個法門中所說的坐禪,本是不執著於心,也不執著於淨,也不是不動。
如果說執著於心,心念原本是虛妄的;知道心念是虛幻的,所以也就無所執著。
【厚黑學—李宗吾】【卷三 II】厚黑叢話
孟子講性善,說:「孩提之童,無不知愛其親,及其長也,無不知敬其兄。」
我講厚黑學,說:「小兒見母親口中有糕餅,就取來放在自己口中。小兒在母親懷中食乳食糕餅,見哥哥走近來,就用手推他打他。」
這兩種說法,豈不是極端相反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