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500個故事教你做人】行不在服

undefined

墨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。

有一天,墨子的弟子報告墨子說:「先生,外面有一個穿著儒生服裝的人請求與先生相見。」

墨子說:「請他進來吧!」

一會兒,那個人跟隨墨子的弟子進來。他複姓公孟,信奉儒家學說,是孔子弟子的弟子,人們尊稱他為公孟子。

只見他頭戴著青布冠,穿一身儒生的服裝,腰帶上還插著笏板(笏板,是古代朝會的時候所用的手板,有事記在上面,防備遺忘)。

他洋洋自得地問墨子說:「請問先生,作為君子是穿上某種服裝之後才有所作為呢?還是有所作為以後才穿上某種服裝呢?」

墨子回答說:「人有作為沒有作為,不在於他穿什麼樣的服裝,關鍵在於他的行為如何。」

公孟子進一步追問:「憑什麼得知這樣的道理呢?」

墨子解釋說:「從前,齊桓公頭上戴著高冠,腰間系著寬大的腰帶,身佩金劍,手持木盾,他治理齊國,把齊國治理得很好。晉文公身穿粗布衣服,外套老羊皮襖,用熟牛皮系掛著長劍,他治理晉國,把晉國治理得很好;楚莊王頭上戴的法冠還系著絲帶,身上穿著的衣袍十分肥大,他治理楚國,也把楚國治理得很好;越王勾踐剪短頭髮,身刺花紋,他治理越國,也把越國治理得很好。這四位君王,他們的穿著不同,但是都很有作為,建立的功業同樣顯赫。我憑這些懂得有作為的人不在於他們穿什麼樣的服裝。」

公孟子說:「講得好!我聽說:『讚賞好的主張而不儘快實行,是不吉祥的。』我願意脫去儒生的服裝,更換掉儒生的青布冠,再來拜見先生,可以嗎?」

墨子說:「不必了,請你就穿這身衣服與我相見吧。如果一定要丟棄笏板,更換青布冠,然後再與我相見,那麼不就等於說一個人有沒有作為果然取決於他的穿著打扮了嗎!」

一句話把公孟子也說笑了。

修身養性:一個人的行為品質和穿著打扮沒有必然聯繫,要有所作為,就不必刻意追求穿著打扮。

本資料來自海峽對岸某論壇,如有侵權,敬請告知!

arrow
arrow

    皇甫東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