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儒宗寶典卷二】本道院文昌帝君-談:發怒
本道院文昌帝君 降
所謂發怒,就是生氣,人一旦怒火中燒,則理智失去控制,不會明辨抉擇,不但壞了爭情,亦壞了修持,俗所謂:火燒功德林,亦就枉費半生所修,而毀於一旦。
人世間本就難於圓滿,十全十美之事何能苛求?
故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,在這缺欠的際遇環境,人必須學會容忍和適應,適應環境,再來改造環境,容忍他人,再進一步地教導他人。
因為人類沉淪轉生至今,靈性不明已是太久,故不可能生而俱智,智慧的開展,尚須賢者不厭不倦之教導善誘,才能步上正軌,合乎禮儀。
因世上賢者少,愚痴者眾,故不明事理者眾集成社,而有今天污穢之環境,產生如此暴戾險詐之惡行。
可是智而賢者切莫消極,亦不可憤怒生氣,祇有適應這種環境,再積極的呼籲提倡,以道統文化思想來轉移凶惡之氣,以謙恭忍讓之精神,來感化迷痴之輩,如此地祥和而逐漸的教化,才能早見昇平的大同世界。
奉勸世人,針對問題,解決問題,才有扭轉頹勢之可能,假若動輒發怒,以暴易暴,不但無補於事,恐有愈怒愈糟之虞。
有緣眾生若希望早日獲得幸福,那麼即時改掉易怒的壞脾氣,代之以和顏悅色,溫良的態度,以之教導孩子,孩子會因有慈愛的尊長而更加孝順,以之治於一家,家庭沒有暴戾而更祥和,以之處世待人,更會因「人和」而事事順遂,名揚利就。
希世人姑且一試,快樂的人生就會來臨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