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京華煙雲—林語堂】第一章—後花園富翁埋珠寶,北京城百姓避兵災
undefined

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早晨,北京東城馬大人胡同西口兒,橫停著好些騾子車,其中有幾輛一直停到順著大佛寺紅牆南北向的那條胡同。
趕騾子車的都起身早,天剛破曉就來了。
大清早晨就在那兒喊喊叫叫的,其實這些趕大車的一向如此。

羅大是五十來歲的老年人,是這一家的管家,雇了這些騾子車,是準備走遠道兒的。
他現在正抽著旱煙袋,看那些騾夫們餵牲口,一邊吵吵鬧鬧地開玩笑,從牲口取笑到牲口的祖宗。
再沒話可說了,就取笑到他們自己頭上來。

一個騾夫說:「在這種年頭兒,誰知道趕了這趟車回來是死是活呢?」

羅大說:「趕這一趟車,你們賺錢不少。拿一百兩銀子就可以買一塊田地了。」

那個騾夫卻回答說:「人死了,銀子還有什麼用?哼!那些洋槍子彈可不講交情,一顆子彈穿進腦袋瓜子,就彎著辮子躺在地上,成了死屍一條了。瞧瞧這騾子的肚皮、肉能擋得住子彈嗎?可是有什麼法子,總得到外頭掙碗飯吃啊。」

另外一個騾夫插嘴說:「也難說呀!一旦外國兵進了城,北京也就住不舒服了。拿我來說,我倒願意離開這兒呢。」

太陽從東方升起來,照著那座宅第的大門,巨大梧桐樹的葉子上,晨間的清露珠光閃耀。
這棟房子便是姚家的住宅,大門口兒並沒有堂皇壯觀的氣派,只不過一個小小的黑漆門,正中一個紅圓心,梧桐的樹蔭罩蓋著門前。
一個騾夫正坐在安在地上的一塊方厚的石頭上。
晨光雖然是清爽宜人,看來又是一個晴空萬里的炎熱天氣。
樹下安放著一個不大不小的茶缸,是夏天施給過路人解渴的,可是這時候那茶缸還空著。
看見了這個茶缸,一個騾夫開口說:「你們東家是個大善人吶!」

羅大回答說:「世界上再沒有比我們東家更好的人了。」
他用手指了指門柱旁邊貼的一張紅紙條兒,可是騾夫不認識上面寫的是什麼,羅大告訴他們說,「上面寫的是贈送霍亂、痧症、痢疾特效靈藥。」

那個騾夫猛然想起來,他說:「這倒很有用!你最好拿點兒給我們,在路上也放心。」

羅大說:「你跟我們東家一路上走,還用擔心什麼藥?在他老人家身邊兒帶著,和交給你帶還不是一樣?」

騾夫們於是想探聽這個行善人家的情形,可是羅大只告訴他們說,他家主人是一家藥鋪的東家。

不久,東家老爺姚思安出來了,看一切齊備了沒有。
他有四十來歲,短粗身材,結實健壯,濃黑的眉毛,眼下微微松垂,沒留鬍子,頭髮烏黑。
走起來顯得年輕沉穩,步伐堅定,身子筆直,顯然是武功精深的樣子。
若出其不意,前後左右有人突襲,他必然會應付裕如。
一腳在前,堅立如釘,後腿向前,微曲而外敞,完全是個自衛的架勢,站立得四平八穩,萬無一失。
他向車夫們招呼了一下,一眼看見那個茶缸還空著,便囑咐羅大,他出門兒以後,要天天和平常一樣,茶缸裡的茶不許斷。

騾夫異口同聲地說:「老爺真是大善人!」

他進去之後,隨後走出來一個美麗的少婦,一雙金蓮兒,纖纖盈握,烏油油的髮髻,松松地挽著,身穿一件桃紅的短褂子,寬大的袖子,鑲著三寸寬綠緞子的滾邊兒。
她跟騾夫們說話,灑脫大方,絲毫沒有一般少婦的羞怯樣子。
她問了問車夫們是否喂過了牲口,然後進去不見了。

一個年輕的騾夫讚歎說:「你們東家老爺真有福氣!真是善有善報。您瞧,這位漂亮的姨太太!」

羅大說:「爛掉你的舌頭!我們老爺從來沒有姨太太。這位姑娘是他的乾女兒,還是個寡婦呢。」

那個年輕的騾夫嬉皮笑臉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光兒,別的騾夫都笑了。

不久,走出來一個僕人和幾個漂亮的小丫鬟,大概由十二三歲到十八九歲的年紀,抱著被褥包袱、小壺等東西。
騾夫們看得呆了,可是再也不敢品頭論足隨便亂說了。
後面跟著一個約莫十三歲的男孩子。
羅大告訴他們說,那是小少爺。

這樣亂哄哄地過了半個鐘頭,這個將要遠行的家族的女眷才走出來。

那個美麗的少婦也在中間,她帶著兩個小姑娘,都穿得很樸素,白洋布小褂兒,一個穿綠褲子,一個穿紫褲子。
富有之家的千金小姐和丫鬟的分別,只要看態度是否從容雅靜,就很容易辨別出來。
現在那少婦拉著那兩個小姑娘的手,從這一件事上看,便使騾夫明白那兩個小姑娘是千金小姐。

所以那個年輕的騾夫搶上前去說:「小姐,請坐我的車吧。他們的騾子不好哇!」

大小姐木蘭想了想,暗中比較了一下。
另一輛車的騾子瘦小一點兒,可是那個騾夫卻長得較為和善;而這個年輕騾夫的頭上還生著瘡癤。
其實木蘭在選擇車輛時,不是看騾子好壞,而是取決於騾夫的樣子了。

undefined

在人的一生,有些細微之事,本身毫無意義可言,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。
事過境遷之後,回顧其因果關係,卻發現其影響之大,殊可驚人。
這個年輕車夫若頭上不生有瘡癤,而木蘭若不坐另外那輛套著小騾子的轎車,途中發生的事情就會不一樣,而木蘭的一生也不同了。

在紛亂當中,木蘭聽見母親責駡丫鬟銀屏,那時銀屏在另外一輛車裡,因為銀屏濃施脂粉,衣服穿得太鮮豔。
在大家面前,銀屏自然覺得太難為情。
青霞是個十九歲的丫鬟,扶著太太上了車,正暗中微笑,暗喜聽了主人的話,此行沒敢打扮得花枝招展。

誰一看都看得出這位太太是一家之主,三十幾歲年紀,寬肩膀兒,方臉盤兒,微微有點粗壯,說話聲音清脆,一副發號施令的腔調兒。

大家都已坐好,就要出發了,一個十一歲的小丫鬟,名叫乳香,在大門口兒啼哭,因為大家都走了,只撇下她和老羅看家,覺得好傷心。

木蘭的父親向太太說:「讓她也來吧,至少她可以侍候你,裝裝水煙袋呀。」

所以在最後的刹那之間,乳香又爬上了丫鬟的轎車。
似乎每個人都已坐好,姚太太向丫鬟們喊說她們要放下車前的竹簾子,不要老是向外探頭張望。

有五輛轎車,那些騾子之中有一匹小馬。
馮舅爺和一個年輕小夥子領頭兒,隨後車上是太太跟大丫鬟青霞,青霞懷裡抱著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兒。
第三輛車上是木蘭跟她妹妹莫愁,還有乾女兒珊瑚。
另外三個丫頭是銀屏、錦兒,十四歲,還有小乳香,一同在後面的轎車裡,父親姚大爺獨自坐在一輛轎車上殿后。
他兒子體仁避免與父親同車,跟舅爺同坐一輛車。

undefined

男僕羅東,是羅大的兄弟,在姚大爺的車前面,跨轅而坐,就是說,一條腿橫跨在車轅上,一條腿垂在下面。

向站在門前送他們出發的那些人,姚太太大聲說他們是到西山去看親戚,幾天就回來,其實車是往南方去。

不管他們究竟往何處去,路人分明看得出他們是逃離,怕義和團和八國聯軍即將進入北京城。
undefined
undefined
在車夫吆喝:「瓦得兒……打……得兒!」和鞭子的清脆聲音之下,幾輛車一齊出發了。
孩子們都興高采烈,因為是第一次回南方杭州的老家,以前只是聽見父親提到杭州,這次是真要回去了。

木蘭很敬仰她父親,他一直拒絕逃離北京,一直拖延到七月十八。
後來既然決定了到故鄉杭州去避難,便冷靜異常,從容準備,處變不驚,方寸泰然。
因為她父親沉潛於黃老之修養有年,可謂是真正的道家高士,從不心浮氣躁。

木蘭曾聽見父親說:「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。」
undefined
他的另一項理由是:「正直自持,則外邪不能侵。」
在木蘭以後的生活裡,有好多時候她想起父親這句話來,這個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,她從中獲得了人生的樂觀與勇氣。
一個萬惡不能侵入的世界,自然是一個使人樂觀奮鬥的美好世界,自然活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的人會有勇氣,能奮鬥,也能忍受。

自從五月起就戰雲彌漫,八國聯軍已經攻取了沿海的炮臺,義和團已經拆毀了通往北京的鐵路。
那時義和團勢力日盛,漸得人心,在鄉間聚眾滋蔓,勢不可侮。

究竟避免與洋人開戰呢,還是利用那批自稱能抵禦洋人子彈有道法仙術高呼「扶清滅洋」的義和團呢?
西太后猶疑不決,清廷有一天曾下令逮捕義和團首領,可是第二天又任命維護義和團的端王為總理衙門的大臣辦理洋務。
宮廷的陰謀,對推翻壓制義和團的決定大有關係。
慈禧太后已經把光緒皇帝的實權悉予剝奪,而且正打算把他廢掉。
她喜歡端王的不成器的兒子,有心立他繼承帝統。
端王以為與外國開戰會增強他的權力,也更容易使兒子入承王位,所以慫恿慈禧太后相信義和團的法術確能避槍彈。
並且,義和團曾聲言要捉「一龍二虎」來祭天,以贖其賣國之罪。
「一龍」自然暗指兩年前行「百日維新」嚇壞了守舊派王公大臣的皇帝光緒,「二虎」則指的是當時已經年長的慶王與李鴻章,他倆是負責洋務的。

端王偽造了駐北京的西方外交團一份聯合照會,要求將國政大權交還光緒皇帝,這樣就使老婆子相信外國使節反對她廢光緒皇帝的計畫,所以她決定與義和團沆瀣一氣,休戚與共,因為義和團的口號是「驅逐洋人」,這成了他們得勢的秘訣。
朝廷中幾個思想開明的大臣,因為義和團主張燒毀使館,違反外交之道,因而反對義和團,但是這幾個人已被端王殺害,國子監大臣曾因此剖腹自殺。

義和團實際上就在北京城,朝廷派出武官去鎮壓義和團,中了義和團的埋伏而遭殺害,敗兵向義和團投降。
義和團既得人心,揚揚得意,簡直是佔領了北京城,殺洋人,殺教民,燒教堂。
外國使節團抗議,大臣剛毅派人去「調查」義和團的情形,結果回報說義和團是「上天派遣,驅逐洋人,洗雪國恥」,於是反倒暗中把千萬義和團放進了北京城。

義和團一旦進了城,在慈禧太后與端王的暗中庇護之下,行兇作惡,弄得人人戰慄,全城震驚。
他們各處遊蕩,尋找「大毛子」、「二毛子」、「三毛子」,全都予以殺害。
「大毛子」指洋人,「二毛子」、「三毛子」指信教的,在洋行做事的,以及說英語的中國人。
他們各處去燒教堂,燒洋房子,毀壞洋鏡子、洋傘、洋鐘、洋畫,殺的中國人倒比殺的洋人多。
他們證明中國人是否是「二毛子」的方法很簡單:讓有嫌疑的人在大街上跪在義和團的神壇前面,向他們的神燒一張黃表,人有罪無罪就看紙灰是向上飛,還是向下落。
神壇是設在大街上的,對著落日的方向。要表示信義和團的人就要燒香,而那些團勇就打拳拜齊天大聖孫悟空,孫悟空這個小說上的猴子精就是他們供奉的神靈。
於是滿街香煙繚繞,香味撲鼻,人覺得似乎進了異域殊方的神仙國度。
甚至朝廷大官都在家設壇,邀請首領到家裡作法,而家裡的奴僕也都加入義和團,好借勢要脅主人。

姚大爺是個博學之人,同情變法的光緒皇帝,認為義和團的行動愚蠢無知,危險有害,不啻兒戲,不過此種看法只是暗自藏在心中而已。
他也有他「反洋」的道理,那就是教堂是仗恃洋人優越的武力保護之下的洋宗教的表現。
他頭腦清楚,不附和義和團的無知胡行。
他家僕人羅大與羅東兄弟避亂惟恐不遠,深以遇到這樣的主人為幸。

北京城裡發生了戰亂,德國公使克林德在街上為董福祥的甘軍所殺。
使館區東交民巷受了包圍,洋人駐軍已經自衛了兩個月,正等待聯軍自天津來援。
慈禧太后的寵臣榮祿,奉命率領禁衛軍去攻打使館區,但是他心裡頗不以為然,他暗中通知使館早做防衛。
東交民巷附近的民房已經夷為平地,南城各街道全已燒毀。
北京城與其說是仍在朝廷手裡,莫如說是遭受了拳徒的控制。
甚至於家家必不可缺少的水夫與糞夫,若不用他們的紅黃巾包頭,也不許去挑水擔糞。

在這一段期間,姚大爺始終不打算搬家避難。
他所答應的只是把家庭的大洋鏡子,和由於好奇而買的西洋伸縮型望遠鏡毀了而已。
他的住宅離那遭受毀滅的地區較遠,他太太勸他逃離災區,免遭殺害搶劫之禍,他卻充耳不聞,想也不肯想。
城外四鄉都是軍隊,姚大爺認為一動不如一靜。
他相信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要聽天由命,要逆來順受。

他的安靜淡漠引起太太無限的反感,太太責備他是存心住在那兒與他收藏的古玩書籍庭園共存亡。
可是聯軍已經快接近北京城,真是怕有搶劫焚燒的災難了。
他太太向他說:「你若不在乎你的一條命,你也想想孩子。」

這話的力量打動了他的心,不過他仍然說:「你知道在路上難道就會平安無事嗎?」

在七月十八下午,他們決定出走。
姚大爺想,他們若雇得到騾子車向南走,先到山東的德州,大概是八九十里地遠,那就平安無事了。
新任的山東巡撫已經用武力把拳徒驅逐出境,所以他能在山東省內保境安民。
拳徒原本發源于山東,因此幾個「教案」都在山東發生,其中一件就構成了後來把青島租給德國,並把山東巡撫毓賢撤換。

新任巡撫袁世凱,一天把一個義和團首領傳入衙門,要試一試他的道法如何。
他讓十個拳徒站在一排,面對著手持來福槍的一班士兵。
一聲令下,一班士兵開了槍,說來奇怪,十個拳匪卻沒受傷,事實是來福槍沒上子彈。
拳徒首領得意揚揚,不可一世,大聲喊道:「你看!……」說時遲,那時快,巡撫大人自己掏出手槍,把十個拳徒一一打死,這樣就肅清了山東的拳徒。
不久,略予清剿,拳徒就都溜到直隸省去了。

穿過天津逃難是辦不到的,因為北京若是個修羅場,天津就是個大地獄,而且路線要經過戰場。
由天津往北京的難民說沿著運糧河交通擁塞,達數里之遠,船一整天才走半里路。
所以他們先要走旱路到山東邊境的德州,然後再坐船走運糧河。
又因為在北京永定門外有「混混兒」,他們必須取道盧溝橋,到涿州,再折往東南。

由德州到運糧河,再到上海杭州,倒是平安無事,因為東南各省的清廷大員都與西方外交使節團的公使簽有協定,要保持地方秩序並保護外僑的生命財產,所以拳徒之亂只局限於北方。

在前幾天,姚太太問姚大爺:「咱們什麼時候走?」

丈夫回答說:「後天。必得雇騾子車呀,也要多少整理點兒東西帶著。」

姚太太既然說服了丈夫,現在又為整理東西發愁了。

她不由得喊道:「一天的工夫我怎麼收拾得完呢?那麼多箱子、地毯、皮衣裳、珠寶——還有你的古玩。」

姚大爺只是淡然答道:「不必管我的古玩!房子就這麼擺著吧!不必收拾東西帶著。只要帶幾件夏天的衣裳,帶點兒銀子做路費就夠了。這不是出去玩兒,這是戰時逃難!留下羅大跟另外幾個用人看家,也許拳徒會來搶,也許官兵來搶,也許洋兵來搶,房子也許會整個兒燒個光。帶地毯箱子有什麼重要!要能逃去,就算逃了;要逃不了,完了就完了。」
undefined

太太仍然說:「那些皮衣裳跟珠寶呢?」

「咱們能雇到多少車呢?光是男男女女就要占五輛車。能不能雇到五輛車,還不敢說。」

後來,他把羅大叫到客廳。
羅大在姚家已經有些年了,是姚太太娘家村裡的一個遠房親戚。
主人知道羅大的為人,是可以把全家託付給他的。

姚大爺說:「羅大,明天你跟我一起裝點兒東西:瓷器、玉器跟字畫的精品,裝好之後藏起來。不過閣子、架子,還照樣擺著。若有盜賊強人進來搶,不要抵抗,任憑他們拿。不要為不值什麼錢的東西去拼老命,不值得!」

他又告訴內兄馮舅爺明天去弄點兒金子銀子來,整錠的,零碎的,好預備路上用。
馮舅爺在他家照顧家事,又管他家藥鋪茶葉店的生意。
馮舅爺還得去拜訪一位太醫,看能不能找點兒官方的關係,一路上好有官方保護。

在萬籟俱寂的夜晚,姚大爺獨自睡在西南跨院兒的書房裡,起來喚醒羅大。
他告訴羅大點上燈籠,隨他到後花園兒去,帶著一個鏟子,一把鐵鍬,告訴他要靜悄悄的,不要出聲。
兩個人,老主人,老僕人,帶著六件周代與漢代的青銅器,幾十件玉器,刻印的石頭,都是主人親自細心裝在檀香木箱子裡的,都埋在花園兒裡一棵棗樹下。
燈籠的光亮與夏夜的星光之下,主僕二人忙了一個半鐘頭。

在全家還沒有一個人起床之前,姚大爺回到屋子裡,愉快而興奮。
露水很重,羅大有點兒咳嗽,這時候需要去沏一壺熱茶來。

姚大爺往往是自己睡,他也沒有娶妾。
這位富有之家的一家之主,除去書籍、古玩、兒女之外,對一切事情都漠不關心。
他不娶妾有兩個理由:「第一,太太不許;第二,在他三十幾歲娶了木蘭的母親之時,生活上起了一個突變。在那個突變之下,他從一個貪酒好色膽大妄為的浪子,一變而成了一個真正道家的聖賢。」
在那段日子之前,他的生活,對他的家庭而言,是烏煙瘴氣的一段黑暗日子。
他喝酒、賭錢、騎馬、擊劍、打拳、玩女人、養歌女、蓄娼妓、浪蕩江湖、結交公卿。
但是,他忽然改變了。
他結婚之後一年,父親去世,留給他的萬貫家財之中,在杭州、蘇州、揚州、北平,有藥鋪,有茶行,經常從四川販賣藥材,從福建安徽販賣茶葉,另外還有若干家當鋪。
在那些年,他內心精神的發展變化,真是神秘不可臆測。
在婚前婚後,即使他的妻子,也不知道他是否已經真正洗心革面重新做人。
他戒絕了賭博,以海量出名的酗酒也突然停止,好色縱欲,及其他損害他鋼鐵羅漢般的身體的事情,也完全中止;他對生意業務竟也棄置不顧,因為內兄馮舅爺是位經商老手,他就完全交他一手掌管了。

在光緒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之間,各地流行新思想,提倡新思想的就是發動維新,後來實行政變失敗終於導致光緒皇帝被囚於瀛台的那些人,姚大爺從當時流行的報章雜誌書本上也吸收了新思想。

羅大去沏茶的當兒,姚大爺沒往太太住的院子裡去(孩子們在那兒與夫人同睡),卻到前面西院兒的書房去了,他躺在炕上思索那一天要做的事。
每逢他開始一段養生修煉之時,他總是住在書房裡。
子夜起來,盤膝打坐。
在前額上,兩鬢上,腮頰上,下巴上,然後手心腳心,要摩擦固定的次數,然後控制呼吸,氣沉丹田再運氣,調理併吞咽唾液。
這樣,在刺激迴圈與控制呼吸之下,在深夜的寂靜裡,他能聽到腸子裡氣血怎樣迴圈,怎樣彙集到丹田。
這種功夫要做十分鐘,有時十五分鐘,有時到二十分鐘,這就是養氣的功夫。
在固定的時間,他摩擦手心腳心。
但是從來以不過勞為度,一到感覺極妙之時,覺得氣血周流,直貫兩腿,渾身紅潤,有極為舒適奇妙的感覺之時,他立即停止。
然後整身放鬆,躺下睡甜甜的一覺。

羅大掀開簾子,拿著茶壺走進來,倒了一杯熱茶,放在床前。
姚大爺漱了口,把茶吐在痰盂裡。

羅大說:「老爺,這段道兒夠難走的,您今兒得好好兒歇息,我不知道能不能雇到車。今兒早晨有人來回信兒。」

他又給老爺倒了一碗茶。接著說:「這件事情我也仔細想過,最好馮舅爺留在家,我一個人擔不了這份兒重擔。您把青霞、錦兒、銀屏、乳香都帶走,在這種年頭兒,年輕的婦道人家會招麻煩的。」

姚大爺說:「不錯!叫老丁、老張來跟你一塊兒看家,可是馮舅爺要跟我們一齊走。老丁、老張都是藥鋪的夥計,那家藥鋪就在馬大人胡同南邊兒不遠,因為只賣中藥跟茶葉,和洋人沒來往,所以直到現在還沒遭到搶劫。」

羅大回答說:「我去叫他們倆,可是千萬別再找別人。人少麻煩少。那麼鋪子裡呢?」

「陳氏兄弟二人需要在鋪子裡。除去草藥也沒有什麼可偷的。他們偷那個幹什麼?我們也沒有洋鏡子讓他們摔;並且,鋪子要一直關著門,局勢不見好轉就一直不開門。前幾天,博威洋行被搶了,把鐘錶、鏡子都砸碎了。一個人拿了一瓶子香水當酒喝,喝下去,臉變得煞白,倒在地上亂喊亂叫,說喝下洋藥中了毒。在那家洋行做事的一個男孩子說,他們以為電話是妖魔地雷,裝在那兒要炸死他們,就把電話砸爛,把電線割斷了。有人抓住了一個外國的女人模型,扯下了衣裳,把赤身裸體的這個外國女人模型,扛在肩膀兒上滿街走。群眾歡呼,拿那個洋女人大開玩笑。孩子們跑去亂搶那金黃色的頭髮,又亂打架……」羅大跟姚大爺都大笑起來。

現在天大亮了,院子裡已經有人聲。
羅大卷起紙窗簾兒,那一天是個熱天,夏天的夜晚在北京總是涼爽的。
在白天,因為是平房,居民把高麗紙窗簾兒放下來遮蔽陽光,使屋子裡涼得跟地下室一樣。
今年,姚大爺沒叫人用蘆葦席在院子裡與房頂上搭涼棚,往年夏天都要搭涼棚的。
有涼棚在上面,屋子院子就跟在大樹的陰涼下一樣,而同時空氣仍然可以流通。
因為五月裡拳徒作亂,各處火災太多,那種用杉篙蘆葦席子搭的涼棚容易著火,房子也就要引起火來的。

羅大掀起門簾,走出屋去。
姚大爺靜坐了一會兒,定了定神,聽見他那掌上明珠一般的女兒木蘭叫:「爸爸,您起來了吧?」

那時候木蘭還是一個身段兒單薄的孩子,以十歲論,長得不算大,眼睛晶亮,頭髮烏黑,梳成一個辮子,垂在肩膀兒上,薄薄的夏季衣裳越發使她顯得瘦小。
她常到書房來聽父親談論各種事情,父親也喜歡跟她說話。
每天早晨,她父親若不睡在裡頭院兒母親的屋裡時,她就到前院兒來向父親請早安,這是她早晨梳洗後第一件要做的事。

她進來時,父親問她:「媽媽起來了沒有?」

木蘭回答說:「都起來了,只有體仁跟妹妹沒起呢。」於是又問,「為什麼昨兒晚上您說所有那些古玩都是些分文不值的廢物呢?」

「你若把那些東西看做廢物,那就是廢物。」父親這話對木蘭是太深奧,太難懂了。

「難道您真要把那些東西留下嗎?至少要把那些玉的跟琥珀的小動物給我藏起來。我要!」

父親說:「好孩子,我已經藏起來了。」
於是像告訴她一件大秘密一樣詳細告訴她埋藏的是哪些東西,木蘭把每一件的名字都記住。

她問父親:「若有人找到那些東西,都掘出來怎麼辦?」

父親說:「聽著,孩子。要知道,物各有主。在過去三千年裡,那些周朝的銅器有過幾百個主人了呢。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人能永遠佔有一件物品。拿現在說,我是主人。一百年之後,又輪到誰是主人呢?」

木蘭覺得很難過,後來父親又說:「若不是命定的主人掘起來那些寶物,他只能得到幾缸水而已。」

「那些玉雕的小動物也放在箱子裡了嗎?」

「那些東西會像小鳥一般飛走的。」

「可是如果我們掘起來呢?」

「那玉器還是玉器。銅器還是銅器。」

木蘭這才高興了,但是這對她也是一個教訓。
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,而是自內而生的。

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,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,必須有享福的德行,才能持盈保泰。
在有福的人面前,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;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,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。
大丫鬟青霞進來說:「太太問老爺是不是已經起來。若是已然起來,請老爺過去商量商量事情。」

「舅爺起來了沒有?」

「已經起來了,也在那兒等著您呢。」

姚大爺帶著女兒走進去,穿過月亮門兒,到了內院兒,看見珊瑚忙著搬皮箱,亂擺在大廳的地上。
珊瑚是他的乾女兒,二十幾歲年紀,是好友謝大爺的女兒。
她父親去世之後,姚大爺就把她帶過來,像自己親女兒一樣,把她撫養成人。
十九歲那年把她嫁給一個很好的丈夫,可是第二年,丈夫一病而亡,沒留下孩子。
她自願回來住在姚家,一直住了四年了,管理家事,督促僕人,她真是姚夫人的一個大幫手。
對木蘭與莫愁,她就像個大姐一樣,過去也傷過心,但是現在她臉上沒有愁容;她從來就不想再嫁人,過現在這種日子,她過得蠻快樂。
很顯然,她好像沒有女人的性感,在男人面前她一點兒沒有嬌羞的樣子。
她像木蘭一樣,也叫姚大爺夫婦爸爸媽媽,木蘭叫她大姐。
木蘭雖然是姚家的大小姐,就改叫二小姐,莫愁就改叫三小姐了。

珊瑚非常能做事,姚夫人對她百事依賴,家裡的事情應當如何決定,她有很大的力量。

珊瑚向姚大爺說:「爸爸,您早起來了。」說著趕緊搬動箱子,騰路兒讓姚大爺過去。

姚大爺說:「妳還沒梳頭呢!吃完早飯再整理箱子吧!」

她站起來,微笑了一下,她的頭髮還是晚上梳的那個辮子,穿著睡衣,看來簡直還像一個少女。

她回答說:「早飯之後,天就熱了,還是現在做吧!」

姚大爺走進西屋,又走到裡間兒,珊瑚在後面跟著。
姚太太坐在床上,她哥哥坐在床邊兒的椅子上,正和妹妹商議這次遠行呢。
舅爺馮子安,三十歲年紀,穿著舊羅白大褂兒,錦兒正給莫愁梳辮子,除去姚太太之外,都起身為禮,這時姚大爺走過去,坐在夫人的對面。
木蘭已經靜悄悄地溜過去,坐在母親身旁,等著聽大人說話。
在中國小孩子發育的過程裡,有時候他們會突然舉止行動像個大人,其實內心還照舊保存著孩童的稚氣,女孩子這個時期大概是九歲或十歲。
男孩子,若不是嬌生慣養,是十二歲,或是十三歲,他們願意裝作像大人一樣,並且向大人模仿。
他們以知道怎樣做人做事,知道生活的規矩禮貌為榮耀,若是不懂事,若是幼稚無知,則以為是丟臉,是不光彩。
知道守規矩的孩子,大人就把他們當做大人看待,而且很認真。
雖然姚太太本性嚴肅,木蘭還不知道怕她。
因為自從姚太太一個纏綿久病的孩子死了之後,對剩下的孩子,木蘭與莫愁,就溫和多了。

在這兒不妨說一說姚大爺給孩子起名字的習慣。
他極力避免傳統上用得太濫的文雅的女兒名字,比如「秋」、「月」、「雲」、「香」、「翠」、「清」、「慧」、「秀」、「華」、「蘭」、「牡丹」、「玫瑰」,以及其他花草的名字。
他是從中國歷史上找古典的名字,這是和常人不同的。
「木蘭」是替父從軍女扮男裝保家衛國的奇女子花木蘭的名字。
「莫愁」原是古代一個富家之女的名字,後來南京城外的莫愁湖就是她的名字。
「目蓮」是第三個女兒的名字。
目蓮自幼體弱多病,起的這個名字正是目蓮曾入地獄救母那個佛教聖人的名字,既普通易曉,又表示孝順父母之意。
雖然起了這個名字,又拜西山尼姑庵一個尼姑為師,這個不幸的女兒還是年幼就死了。

姚大爺向馮舅爺說:「你最好早點兒去看那位蔣太醫。」

木蘭問:「誰生病了?」

母親攔住她道:「小孩子要多用耳朵少開口。」又轉向她哥哥說,「你去看他幹什麼?」

「看看是不是能利用他的關係,找一張官方的公文,在路上好有官方保護。」

木蘭忘了抑制自己,又插嘴出主意:「為什麼不找義和團保護我們呢?他們現在正得勢呀!」

全屋立刻靜下來,因為忽然提出了一個從來沒想到的辦法。
馮舅爺望瞭望姚思安,姚思安望瞭望馮舅爺,而姚太太卻望著他們倆。

姚大爺看了看木蘭,露出得意的微笑,說道:「她倒有主意!那麼最好是從端王爺那兒找到個安全護照,蔣太醫認得端王爺。」

珊瑚說:「看這個孩子,才十歲,可不要小看她。她長大之後,我可不敢惹她。她得嫁個啞巴丈夫,兩個人說的話,她一個人就說了。」

木蘭是又高興又羞慚,高興的是表現成功,喜出望外;羞慚的是大人贊許,忸怩不安。

「孩子就是想到什麼說什麼。她知道什麼呀?」母親抑制住心裡的高興這樣說。
做母親的這樣不放縱孩子是對的。

青霞進來說早飯好了。

母親惦記著兒子,問:「體仁哪兒去了?」

「他看銀屏在東花園喂他的鷹呢,我告訴過她叫他過來。」

大家到院子東邊的飯廳去吃飯,還沒吃完早飯,羅大就來說騾夫來了,馮子安把饅頭塞到嘴裡就去見他。

騾夫說城外兵多土匪多,騾子馬都不好找,沒有什麼騾夫肯冒這趟遠道的風險,所以,最後,必須出個高價錢,人覺得值得,才有人肯去。
他說出了個價錢,簡直嚇死人,是雇五輛轎車,五百兩銀子。
他說趕十天的路,冒生命的危險,這是一筆小錢兒。
爭論半天,騾夫一點兒不肯退讓,一直說他或許會丟了騾子送了命。
馮舅爺說他們有官方的護照,有官方保護,可是騾夫硬是不肯落價,因為騾夫看來是個老實人,馮子安終於答應了。
不過,這次遠行的價錢之高,真是前所未有。

馮舅爺進去告訴商定的價錢,姚太太說這是千古奇聞,但是又別無辦法。
孩子們聽說坐五輛轎車走,都雀躍三尺,興奮異常,開始商量誰跟誰同車。
體仁要和丫鬟銀屏同車,木蘭、莫愁都說願跟珊瑚同車。
孩子們只覺得是玩樂,是熱鬧;木蘭、莫愁則以為這是生平第一次乘車坐船,並且等不及要看杭州是什麼樣子,因為平常聽母親與珊瑚姐說杭州不知多少次了。

馮舅爺拜訪蔣太醫,這位太醫是姚家的至交。
他答應給找一個安全護照,看能否找到護衛,他一定盡力而為,端王的護照既可以防止官兵又可以防止拳徒的搶劫。

姚大爺說他們只要帶夏天的衣裳,不要帶別的東西,整頓行李就省事多了,但是仍然夠讓全家整天忙的。
只有體仁照舊在東花園兒玩鷹,時時打擾銀屏做事情。

那天傍晚,紅霞燦爛,預示明天必然是個大熱天。
晚飯後,全家坐在一起商議事情,商議大家怎麼分配車輛。

姚太太向每個人解釋他們是到德州去坐船,說得清清楚楚,並且把杭州的住址給他們,以免迷途失散。然後吩咐大家早點兒去睡覺,因為明天黎明起身。

本資料來自海峽對岸某論壇,如有侵權,敬請告知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皇甫東風 的頭像
    皇甫東風

    萬聖寶靈殿

    皇甫東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